
决胜湘桂岩溶地带 贯通西南管网通道|广西支干线穿越工程全线告捷
时间:2023-05-12 点击量:737
作为国家“南气北上”中线通道,广西支干线工程承担着将广西LNG资源输送至中东部地区的供气任务,对于响应国家节能减排、发展低碳经济等相关政策,以及加快推进“全国一张网”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
自2021年7月开工建设以来,广西支干线工程共有大中型穿越88处。其中,水域大中型穿越27处(盾构隧道2处),山岭隧道穿越2处,铁路穿越20处,高速公路穿越17处,国、省道穿越22处。针对工程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,喀斯特地貌溶洞多、裂隙多的特点,广西支干线项目部提前部署、精准施策,施工前组织召开各类型穿越技术研究专题会,按照“一案一议”原则,制定专项设计和施工方案。在施工过程中,充分发挥专家组智囊作用,及时改进施工技术,解决一系列难题,保障穿越工程安全顺利贯通,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
白沙河深基坑顶管穿越工程
啃下铁路穿越手续办理“硬骨头”
铁路穿越是长输管道协调难度大,手续办理周期长、投资高的重要控制性工程。受前期手续办理及铁路安全管理多项因素影响,铁路穿越施工周期短、专业性强,工期难以保障。
广西支干线项目部组织专人负责,深入研究各铁路局相关文件和铁路穿越项目的管理要求、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等内容,为代建合同谈判做好充分准备。同时,精选人员组成谈判小组,核实铁路穿越各项收费依据,优化施工工序,合理布置施工周期,精确计算相关管理费、运输损失费及相关配合费,就每项费用与铁路局代建单位充分对接,历时3个月,经过8轮谈判最终完成了南宁局、广州局20条铁路穿越的代建合同及铁路地役权合同谈判。
铁路穿越手续办理现场
7条定向钻一次回拖成功
广西支干线工程所属的栗江定向钻、耒水定向钻、甘棠江定向钻、湘江定向钻、溶江镇漓江和并行泉南高速定向钻穿越全部一次回拖成功,在喀斯特地貌定向钻穿越施工史上创造了奇迹。在穿越过程中,许多不可控的难题被攻克。
耒 水定向钻穿越时,预制场地受限,无法满足1081米穿越段管道一次性回拖。项目部借助G322国道顶管套管通道,采取水漂+滚轮架方式最终完成任务。甘棠江定向钻穿越时,现场出现多处岩溶和裂隙,导致泥浆漏失严重、扩孔钻进受阻,经专家实地查看、专题论证,在周密计算后重新调整泥浆配比,采用边钻孔边洗孔的工艺,最终问题得以解决。并行泉南高速定向钻穿越时,扩孔阶段出现孔洞塌孔、掉块发生卡钻,通过优化泥浆参数,力保孔洞成型良好、减少残留碎屑,最终顺利完成。
潇湘盾构尽显铁军本领
湘江、潇水是广西支干线沿途必须穿越的两条河流,因其复杂的地质条件,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,让穿跨越施工工艺望而却步。项目部组织盾构EPC项目部全体员工日夜攻坚,先后快速完成始发竖井建设、攻克泥岩软硬不均复杂地质条件、降低高温潮湿环境因素对施工造成影响、优化盾构泥浆与废浆处理工艺,同时成立盾构穿越复杂大溶洞科研课题小组,聘请中南大学科研团队,制定专项溶洞处理方案,对不同体积的溶洞遵循“先深后浅,先大后小”的顺序处理,并根据其溶洞填充情况与周边地质条件,采用中南大学提供的不同配比的专业溶洞填充水泥浆进行钻孔填充,保障了湘江、潇水盾构安全顺利贯通。
湘江盾构工程
潇水盾构工程
深基坑顶管安全实施
面对长乡河、白沙河、山川河、六筒河、万乡河等深基坑顶管,项目部首先开展了深基坑施工危大工程方案专家评审会,并组织设计、施工和顶管专家等多次对顶管穿越实施方案进行论证,确保竖井施工及顶管穿越实施方案的可行性、合理性。为确保喀斯特地质条件下顶管顺利实施,组织施工单位对轴线地质情况进行施工勘察,进一步探明地下溶洞分布情况,并根据地质情况、穿越层位以及环保部门要求,合理选用国内知名品牌泥水平衡顶管机,通过技术手段为顶管穿越保驾护航。
为确保顶进过程安全可控,组织施工单位对顶管机组进行了详细地安全技术交底,内容涵盖顶管施工管理、施工勘察、竖井施工及监测测量等全过程资料,同时对顶管工程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,并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;严格机组HSE活动,坚持班前喊话、班后总结,确保QHSE体系运行平稳。深基坑顶管施工安全顺利完成,为喀斯特复杂地形顶管作业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山川河深基坑井下防腐施工
一个个定向钻穿越工程成功回拖,一条条隧道工程顺利贯通,让全体参建将士无比自豪,信心倍增。广西支干线项目部在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带领各参建单位求真务实、艰苦奋斗,发扬管网铁军精神,圆满完成穿越工程施工任务。